國家標準委、工信部、民政部、生態環境部、住建部、應急管理部六部門日前聯合印發《城市標準化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要求加快構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為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治理提供有力支撐,助力提升城市韌性和可持續發展水平,加快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行動方案》提出總體目標是,到2027年,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城市治理標準供給顯著增加,標準協同和國際化程度顯著增強,城市標準化發展基礎更加牢固,標準化融入城市社會治理的基礎性、戰略性、引領性作用更加凸顯。
具體目標主要體現在四個層面,在標準體系建設層面,基本建成城市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在城市可持續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智慧城市等領域制修訂國家行業標準150項以上,實現城市標準化全領域覆蓋、全流程控制、全手段運用;在標準實施推廣層面,啟動新型城鎮化、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務等領域國家標準的試驗驗證,發布30個以上城市標準化典型案例,打造城市標準全域制定與實施標桿,城市全域標準化引領帶動作用顯著增強;在標準制度型開放層面,城市標準化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參與制定城市可持續發展、智慧城市領域國際標準,持續推進城市間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全球城市治理標準化提供中國方案;在標準化工作機制層面,建設城市標準化聯席機制,搭建城市標準化工作交流合作平臺,為推進城市標準化構建協調有序、良性互動的運行機制和保障體系。
《行動方案》還部署了16項重點任務,提出了組織實施的有關措施。一方面,聚焦加快建設城市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明確了城市可持續發展、區域協調發展、智慧城市、城市政務服務、基層治理、城市經濟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城市安全風險應急保障、生態環境、城鄉文化保護與創新服務、城市公共設施管理與服務、新型城鎮化標準化建設等12個領域的標準制修訂重點任務。其中提出,圍繞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結合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需求,構建目標明確、層次分明、統一完善、國際接軌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標準體系。落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圍繞城鄉統籌發展、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設,探索建立區域協同發展標準體系和運行機制,制定標準化發展路線圖,圍繞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共享、關鍵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產業銜接配套等領域制定標準,打造區域標準協同創新高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化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智慧城市建設,研制智慧城市分類分級、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數據治理、城市大腦、城市數字孿生等關鍵技術標準,完善智慧養老、智慧園區、智慧社區、智慧交通等典型應用領域標準,深化智慧城市標準在城市治理、規劃建設、產業經濟、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方面實施應用,推動智慧城市與數字鄉村標準協調建設等。
另一方面,聚焦系統推進城市標準化工作,部署了深入開展城市標準化試點建設、城市標準化國際合作、打造城市標準化經驗交流合作平臺、探索開展重點領域標準化專項行動等標準化重點工作。其中要求,鼓勵城市在政務服務、營商環境、新型城鎮化建設等重點領域開展標準的試驗驗證,打造一批可展示標準化創新成果的標準化最佳應用場景。深度參與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和智慧城市關鍵技術等領域國際標準制定。圍繞城市功能定位,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節約用水、安全生產等重點領域,發揮標準化協調機制作用,探索開展多部門聯合推動的標準化專項行動。
《行動方案》的印發,將進一步夯實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標準基礎,加強標準在城市全域的推廣應用,為助力提升城市高質量發展水平,加快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提供標準化工作支撐。 |